Hi.

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,這是一個紀錄、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

『不愛了就搞消失』!一種結束關係的常見方法...

『不愛了就搞消失』!一種結束關係的常見方法...

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經歷到親密關係的結束,就算是只談過一次戀愛,或許也經歷過感情不順,兩人形同陌路的狀態。不論是實質的分手,或是情感上的破裂,在心情上都是痛苦、悔恨、困窘又不舒服的。

誰失戀會感到開心呢?一段關係的結束,不避免地會傷透我們的心,但關係是用什麼方式結束,卻有可能帶來不一定的後遺症,或許大多數人都是好好地講清楚,然後就結束關係,各走各的路,也或許有些人會先曖昧一陣子,讓大家彼此漸漸地變淡,但也有一部分的人為了迴避關係破局的衝突,他們會像是轉換身份一般,直接把對方迅速地斷絕在自己的生命之中,對於那個被分手的人,對方就好像消失了。

消失在世界上,或許正確地說是 消失在對方的世界上,是一個常見的面對分手的做法。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說,我沒有這樣過,但身邊的朋友卻倒是這樣對待過對方,有些人突然間好像是魂飛魄散一樣,斷絕了所有跟他交往對象有關係的人,你怎麼樣都找不到對方,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他,他甚至會把你當空氣,對你來說,對方好像變成了鬼魂,已經不存在在世界上,那段過去因為某個感情而生的友誼也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
這種被對方搞消失的感覺,不是很好受,因為這意味著對方把你從他的人生中完全的排除忽略,甚至好像你們倆相處的時光,都該被這個世界從記錄中刪除掉,這不經讓你會問自己『難道我過去這段時間是在做夢嗎?它根本不該存在嗎?』。有些人消失的很徹底,電話換了,消失在你們倆可能重疊的生活圈,把你從網路上封鎖,如果在一起工作,更可能直接就離職了,『搞消失』雖然很極端應該說是一種常見的結束關系方式。

為什麼呢?你心裡一定會這樣問,為什麼有人會用這種方式面對感情呢?為什麼從愛轉淡,可以直接跳到像是按下『刪除鍵』把記憶與生命片段刪除呢?為什麼感情的結束,不能用比較柔和,淡淡、保存友誼的方式結束呢?卻要用一夜之間的激烈轉變來面對呢?

在研究上,心理學也問過類似的問題,也做過一些研究去解釋為什麼有人會用『消失』來面對感情破裂呢?在研究上,通常會討論,我們個人是如何看待關係的,通常我們內心中都會有自己的關係維護理論,你可以對如何維繫一段好的關係,大談道理,因為這是專屬於你經驗下所產生的理論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詞,不一定重疊,而這種我們內心對『談戀愛談關係』的看法,也左右著我們如何面對關係,以及關係的結束方式。

有些人談戀愛,相信所謂的命運。對他來說,戀愛是一種機運的問題,因為有緣相遇,因為無緣而分開;而也有人認為戀愛是一種彼此熟習成長的過程,是因為兩個人相處後,相知相惜,因而進一步發展親密關係。當然你如何看待戀愛,也影響著你如何看到『搞『消失』』這件事情。研究就針對大家如何看待『搞消失』這件事,以及自己會不會『搞消失』進行了調查。

有趣的事情出現了,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幹過『搞消失』這件事情,大多數認為愛情是一種跟命運有關的結合的人,也比較能接受用『搞消失』來結束關係;如果覺得感情是一種彼此相處下的結果的人,則是對於『搞消失』比較不能接受。過去研究也發現『搞消失』的人也會被別人鄙視,通常當我們發現身邊的人用這種方式來面對關係的時候,也多少不能接受,但當你考量到自己是如何想戀愛這件事情的時候,你內心對戀愛的想像,就會左右自己對於『搞消失』的看法。

心理學上把一個人對關係的預設看法稱為『關係的內隱理論(在無意識下運作的想法)』,而粗略地分可以把看待關係的人分為上面的兩種。而或許可以這樣想,把戀愛看作是命運的人,看作尋找真愛的人,當他發現對方不再是那個他要尋找的人時,它也比較能斷然處之,讓自己進到下一段命運去追尋新的可能,反過來,當你談感情是透過相處與磨合時,那『搞消失』似乎違背了你對關係的想法,等於要你把你生命的一部分拿掉,這時候這種否定自己的不安,也或多或少會阻止我們去用『搞消失』來結束關係。

那些你心目中覺得最浪漫、對關係最詩意的說詞,或許也是最有可能用最極端的方式來結束關係,對於兩個人在一起覺得是命運的人,或許讓你覺得火花最強,但當他不愛的時候,也或許最不會考量你的感受,因為既然是命運,刪除一段過往歲月的感情,也不會那麼傷害到自我,因為感情本來就不是自己能安排的。

『搞消失』是一種常見的結束關系方式,或許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練愛這件事情,而如何看待也約束著我們會不會去用『搞消失』來對待自己曾經愛的人。所以對方或身邊的人『搞消失』或許會讓你很氣,但你也可以回頭問問看這是否反映了他如何看待戀愛這件事情,你或許也會認為『搞消失』的人很古怪,但看起來這件事情也就在平常不過了!看來很多人在面對感情的時候也都會採取這麼看似『強烈』的手法....。

參考文獻:

Freedman, G., Powell, D. N., Le, B., & Williams, K. D. (2018). Ghosting and destiny: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predict beliefs about ghosting. 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, 0265407517748791.

我住哪裡,代表著我的個性嗎?地域中的心理學

我住哪裡,代表著我的個性嗎?地域中的心理學

因為跟理想中的自己有落差,所以沈浸在自己的懊悔之中.....

因為跟理想中的自己有落差,所以沈浸在自己的懊悔之中.....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