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.

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,這是一個紀錄、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

時常在關係中出現的對立情感

時常在關係中出現的對立情感

在Luepnitz的書《刺蝟的愛情》(或說是豪豬的愛情)中的序曲以『愛中有恨』為題,裡面提到一段有趣的寓言,一段來自哲學家叔本華的寓言。內容是這樣的:

『一群豪豬在寒冷的冬天圍繞在一起,為了取暖,他們越來越靠近,可是太接近時會刺到對方,為了避免疼痛,又逐漸散開,卻失去擠在一起的好處,而再度冷得發抖,於是又慢慢靠近,這個過程循環幾次後,牠們終於找到最舒適的距離,即不會太冷,也不會刺痛彼此。』

這個有趣的譬喻,描述著兩者相處時,常常會出現的真實狀況,有時候當你越靠近對方,你就會深刻地感受到對方好像帶刺難以靠近,這時我們在內心中就會出現『實在有點令人討厭』或是『最恨別人這樣了』等等的厭惡情感。

這種因為某種愛意與熱情而靠近,但又因靠近在彼此心中產生的怒意、恨意、反感與敵意,時常就這麼自然而然地出現了,好像很少人是一拍即合的,然後彼此就在濃烈的愛意中度過生活,或是朋友間就在強烈的相互信任友誼中永遠相處下去。我們總是在找某個舒適的距離,有時候走太近感受到對方生活中的『毛』,為了讓關係保持,我們會自然選擇稍微退一點。最終,我們不要太冷、也不要太容易刺痛對方。

我們試著選擇自己的界線?!


身邊有個朋友,因為工作上認識了一個好朋友,每天時常約著吃午飯,下班有空也會在外面找個地方聊一聊,突然有一天這個場景消散了。

他說:『我覺得他實在太偏激了』

我內心直覺是,不是之前都好好的嗎?我問他:『怎麼會突然這樣覺得』。

他繼續說道:『我覺得他越來越大放厥辭,什麼事情好像都有意見,對很多事情想法都好負面』,『突然覺得我們一起出去總是在抱怨事情,不太開心。』

我問到:『那你之後還會想跟他出去嗎?』

他回:『當然沒問題啊!只是有點太頻繁,或許該多花點時間在自己身上,但一起出去還是沒啥問題的,只是不用像之前一週好幾次就好』

內心有一陣共鳴,這或許就像我們時常會發生在人生中的經驗,而我們也時常感嘆找不到那種可以一直不變質的友誼,總是跟某個人很好,但過了一段時間後,要不是自己突然覺得好像『不應該跟他們那麼好』,要不就突然間對方開始慢慢將你在密集的生活中排除。

這種在友誼上反覆選擇彼此界限的做法,我們時常都在做,做得很頻繁,這種情感間是一種非常動態,且不段更替的過程,把它視為人與人間的自然現象也不為過。但我們可以認識自己是如何設定某種界線的嗎?我們是如何維護自己的主體,又是如何迎接別人的客體,我們內心有沒有一套理論,去說明這種時常出現在感情中的對立情感,最終為某個人量身打造一個最舒適的安全距離呢?

而這套自己對於人際相處的論述,或許是我們需要認識自己的重點,我們常在相處中發生對於彼此界線認知上的衝突,有些人覺得如上面的例子,因為信任可以多說一點,但你卻因為不想要那麼負面,而難免對對方的抒發有許多評價性的想法,而導致厭惡。這種在界線上認定的衝突,也是許多關係最終結束的核心。

但它的最初是一種對立情感的產生,這也就是我們關係中常出現的否種矛盾心態與情緒。

每段感情或許都有自己想要的界線


這某個程度就如同Rollo May在《愛與意志》一書中主要的論題。我們無法迴避靠近愛所言深的情感,我們內心有這股能量要與人靠近,但我們內心總是有另外一股力量想要展現自主,展現自己的意志,展現自己獨有的一面,以至於無法輕易與他人相容,選擇任何一個方向或許都會造就我們痛苦,而我們需要尋找相互調和的方法,讓我們可以愛人,用某種出於自主意念的心境愛人。

回到最初的寓言,真正令人有趣的事情是,不是什麼想要突現自己的想法,或是無條件包容對方的渴望,而是這裡直指某種我們必須真實面對的處境,情感是一對尋找舒適距離的過程,愛中總會有恨,厭惡的對方總會讓你有愛意產生。每個人可體現的距離不同,我們總有某種情感相處的夢幻想像,但最終我們還是退而求其次,找尋某種舒適的相處方案。而關係中的對立情感,是你開始需要找尋舒適距離的某種景色。

參考文獻:

盧普尼茲(2005)刺蝟的愛情。

--

by pinsoul +

(photo: Polynesian Voyaging Society's work)

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有什麼樣的差異嗎?

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有什麼樣的差異嗎?

網紅們內心世界裡的「精神病理學」.....

網紅們內心世界裡的「精神病理學」.....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