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.

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,這是一個紀錄、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

我們從不放棄去牽引、修補、更替自己的悲傷

我們從不放棄去牽引、修補、更替自己的悲傷

臨床心理師 麥志綱

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內心的悲傷呢?父母離異後內心的坎坷、親人離世後生命的失落、一段關係中背叛與逃離的衝擊、無法面對真實自己而帶來貌合神離,太多太多的悲傷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,我們可能正在經歷、正在看著別人經歷、想像著自己即將經歷,說悲傷佔據了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時間,或許對很多人來說一點也不為過。

關於悲傷背後實在是有太多故事可以敘說,內心的『悲』、與『傷』往往只是某種生活脈動的『成果』,而如果把『悲傷』作為生活的中心軸,我們有著『悲傷』前的美好,也有著『悲傷』後的衝擊,而『悲傷』後的衝擊又時常因『悲傷』前美好,在內心產生更強的陰暗衝擊,是『悲傷』為什麼那麼值得『悲傷』的根本原因。但我們重來不曾因為『悲傷』後的衝擊就終結自己的前行,不論你處在什麼樣的狀態,是想要放棄了,還是努力掙扎,還是尋求解答,或是已漸漸好轉,用最嚴格的標準來說,你都未曾放棄去面對自己的『悲傷』。

前面講了一大段,其實我只是想要說,我們總是在傷心難過時,努力尋求解方過,我想要談這段『努力』,這個時常被結果而忽略的『努力』。有人為了『悲傷』而「了結」了自己,但不代表他未曾努力過,有人從『悲傷』中蹣跚地脫離,我們為他的脫離而喝采,但忽略了他在過程中的努力,代表我們並未真正地了解對方內心的『悲傷』。因此這份努力很重要,也是許許多多『助人工作』或說『社會福利機制』的真正核心,我們正在從某種群體的角度,回應個人的這份努力。

『助人工作』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每個人確實想要『努力』


因為我們『努力』嘗試去面對『悲傷』,從『悲傷』中找到一種出路,所以我們在各式各樣的可能中尋找可行的方法,這種可行的方法可能是俗民的,可能是號稱科學的,也可能是哲學的。

俗民的方法例如,我們透過宗教儀式來接近離去的人,或是我們透過算命來知道自己的不合時宜根源是什麼,或是讓塔羅牌跟我們說,我們是什麼,而又會往哪裡去。當然我們也會嘗試科學,我們或許會看醫生,想辦法拿藥讓自己睡得好,我們也會透過心理治療來尋找自己問題的解答,而我們也能透過各種紓壓講座,告訴自己該如何處理『悲傷』;我們也能透過密集的思考來回應這一切,我們看書來摻透人生,進入宗教殿堂,聆聽超脫的方法等等。

牽引、修補、更替


但不論任何形式的嘗試,都將走過一段直接的過程。而我順著許多走過『悲傷』而出的朋友內心,試著找到三段前後來回的過程。

我們總是從『牽引』開始面對『悲傷』,我們需要重新去想、去看、在內心想像、好似招換般的把『悲傷』的根源帶回我們生活之中,可能是某段災難的場景,某段回憶,某層關係,某種自己創造的失落等等。所謂的牽引,其實就是一種再現,而最好的再現方式,就是找人談,跟父母談、跟好朋友談、跟好同事談、跟占卜師談、跟做治療的心理師談。但有時候不一定是用談的,可能是直接面對的,重回當時的場景,或是重新面對那我自己做不到的處境,面對那因為困難或失落而生的『悲傷』。

既然引出了那『悲傷』的源頭,我們又該做什麼讓自己好過呢?我們在面對之後做的各式各樣的嘗試,都是一種修補、轉化、和解或是補充過往未做足的功課。就好像心理治療裡的『空椅』,我們想像那可以對話的對象,正坐在你對面的椅子上,如果你想要跟他對話,你會想說什麼,你是會想把內心的恨好好地發洩一次,還是跟他道歉尋求他的原諒;還有另外一種修補是,我們自己身上的,我們重新面對己能力做不到的困境,我們嘗試在努力用用看新方法來進行,而這種修補是一種轉換,是一種好似培養新關係、新習慣的歷程。修補像是你在生活中找著某個能支撐你的鷹架,而這個過程你不一定有所不同了,但你正在排列可行的方法,你也告訴自己應該要試試看其中某項選擇。

所以我們嘗試修補,嘗試去調整、嘗試去說、嘗試去做,也就引來了更替,一種翻轉、重建的可能。我們站在鷹架上,開始換個視野,換個作為來去面對那過去帶來『悲傷』的源頭,我們試著持之以恆,就用這個『新』意來處理『悲傷』。調適就是如此、重建也是如此、翻轉也是如此。有時候命理師也會走到這個歷程,他給了你修補的機會,也為你引入調整觀念的說詞,而能不能持之以恆也就看自己。但當我們已經走到更替的這段路時,我們或許已經開始發現『悲傷』的色彩慢慢淡下來了,而『悲傷』更像一段故事,而非一段傷痛。

我們從不放棄去牽引、修補、更替自己的悲傷,因為我們總是自己會去進入這一個歷程,只是有時候我們會卡在牽引的那一段,因為過往太過於栩栩如生,太過於交融情感,我們捨不得走進修補,走進更替,但努力一直都在,在生活中的過程一直都在,而成果的樣貌,也無法否定自己曾經的努力。

選擇一個對象來見證你的努力

每個『助人工作』者,都無時無刻在見證這些努力,而我們也是這段努力地推進者,但有時候也可能不幸地成為阻礙者,但核心還是落在,我們持續在過程中見證這些。不論是心理治療,或是心理諮商,都嘗試著在這三段過程中能參與而存在,要用什麼方法走過這三個階段,可能每個『助人工作』都有著自己的想法,但唯一不變的是,這些方法的匯集,都是對於每個人面對生活『悲傷』的努力,所提出的回應,你只需選擇一個對象來見證你的努力,協助你的努力,為你的努力搭起鷹架,找到探頭的機會。

那反過來說,如果你尋找的對象,一直無法見證你的『努力』,那你也別放棄去用更努力的方法,去尋找另外一位能見證你的人。這就是『助人工作』服務的常態,而每個人的重點都在於為自己的努力得以服務。

當天看著生活中各式各樣的『悲傷』時,細細地觀察看看,我們在努力什麼,為什麼我們想要和解、為什麼我們想要原諒、而又為什麼我們想要改變、而又為什麼我們想要轉變那『悲傷』所帶來的影響。除了我們想要開心的生活,想要無愧於身邊的人,迎接心靜下來的時刻,那還有什麼呢?而我們的社會又如何回應這一切,如何透過制度回應、如何透過『助人工作』回應,如何透過信仰回應,而又如何透過『對話』與『創造』來回應。

總而言之,我提醒自己『我們從不放棄去牽引、修補、更替自己的悲傷』。

——-

by pinsoul+

(photo: Florian W. Mueller `s work)

來自母親的支持...

來自母親的支持...

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有什麼樣的差異嗎?

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有什麼樣的差異嗎?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