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.

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,這是一個紀錄、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

從操煩到貢獻:你的人生,不只是缺乏『設計』,而是缺乏『社會設計』

從操煩到貢獻:你的人生,不只是缺乏『設計』,而是缺乏『社會設計』

撰文:臨床心理師 麥志綱

老實講生活中真的有太多事情了,而這麼多事情等待我們規劃安排,稍有不順,我們總害怕的以為會因此萬劫不復,這種心境應該可以堪稱是我們的『煩惱』吧!操煩就是我們人生的主場景,就如健康心理學中講述壓力的篇章內,所言的『日常瑣事(daily hassles)』,一個生活壓力基本型態。煩惱不一定都是日常瑣事,有可能是過往的重大事件,或是未來人生的重大決策,但日常瑣事般的煩惱,卻如背景噪音般,可以干擾著每件事情。

所以我們總想解決自己的煩惱,我們想要『順暢』的感覺。當你在尋找解方時,有一本用設計思維來解決煩惱的有趣小書,稱為:『你的人生,只是缺乏設計:解決100個煩惱的100個設計』,這本南雲治嘉的小書中,舉凡各式各樣的日常煩惱,如要穿什麼樣的衣服、起不了床怎麼辦、常犯錯怎麼辦、朋友很少怎麼辦等等,都做了有趣的討論。他說設計是『問題解決』的方法,因此用設計解決煩惱,也就是把煩惱當作問題分析,設定目標、分析拆解可能解決路徑,然後嘗試、驗證、找到最適個人的解決方案,聽起來確實是個好方法,而心理治療的討論有時也是如此。

煩惱確實需要我們用設計的態度,規劃、執行,創造解答。但用設計思維來解決人生難題,更不能不提到 Stanford Life Design 的訓練課程,台灣的翻譯書稱為『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』,在這本書中ㄧ樣嘗試著用『設計思維』來解決人生發展的難題。真的!如果人生的難題,我們把它標認出來,透過腦力激盪,跟別人交流,然後按圖索驥,一定可以找到一個最佳解答的,而做心理治療服務的工作者們,也某個程度扮演著設計師,幫個案設計一宗當下最佳解答。


踢到鐵板


但事情總是沒有那麼順!時常你看煩惱的方式,就是反映你的世界觀,而難免你的世界觀有很大比例是蘊含享樂自私的部分的。就如書中所說,許多設計師認為設計就是一種『體貼』,而或許對自己人生的設計,就一種體貼自己需求的方式,為自己製造幸福,開發出某個手段與流程,是人生設計的初衷吧!

為了自己而去製造幸福,有時候我們確實會自私一點,例如,朋友為自己的放鬆,規劃了一場旅程,他認為這是再平凡不過,而且最有效讓自己恢復充電的方式了,他規劃了一場兩週的旅行,稍加遠離平時幫自己製造煩惱的是非之地。如果你問身邊的人這樣做好不好,大多數人都會說挺好的啊!但在仔細探聽他的背景,沒想到這趟旅行是一場個人行,已經結婚有小孩的她,認為這趟旅行是他必須的,他也認為他已妥善安排好每個人的安置,但最終當他回國時,迎接他的確實可能更大的風暴,因為他所規劃設計的體貼旅行,為自己煩惱暫時解套的方案,從關係永續的角度來看,可能是一個加深誤會,受傷更重的決定。

所以我們確實用設計思維來幫自己解套了,我們也做出決定了,但有時候不一定真的會迎來幸福,因為你的幸福,不一定是別人的幸福,就像設計師設計出的美好商品或流程,對某些人產生了方便,也兼顧了美感,但或許並非符合『通用』的原則。

不!是缺乏社會設計

如果對人生的設計,透過好的分析過程,不僅僅只是讓自己的幸福極大化,那我們還要考慮什麼呢?畢竟設計的方法,是幫我們呈現、條列、分析的方法,我們找到可行的選擇原型,但不代表我們的選擇就可能是最佳的,因為考量我們的動機可能是自私的,有可能我們就會選了一個對自己有利,卻對別人產生巨大傷害的選項,通常我們也往往忽略這些傷害所潛在的風險。

所以我們的人生設計,到底是為誰設計啊!這是個弔詭的問題,當我們要設計商品、流程、環境時,我們可以藝術家導向的,窮盡設計師的想像,但卻對環境造成傷害,但我們也可以把公眾的需求放入設計,為那90%不一定是服務對象的人們考量,進而產出設計結果。這樣『為誰而設計的』想像就因此轉向,這就是所謂的『社會設計』,也是成為了我們在做許多設計時,重要考量的創新過程,而社會設計的首要目標,是改善多數人的生活品質;從另一面而言,這也代表「社會設計」應該是多數人都可以參與的歷程。因為每個個體都是社會的一份子,都有自己身處的位置與視角。設計是一種觀看社會的方式,關於人們如何想像、進而改造、最後落實一個更好的社會。

所以我的人生,不僅僅缺乏設計,可能更精確的說,在當代社會中,我們更缺乏的是社會設計,是我們做的每一個導往幸福的決策,是否也考量了我們身旁的利害關係人,是否也還蓋了別人的幸福,是否也為了關係的永續而努力呢?

有趣的地方就是,我生活中的煩惱,如果要解決,我或許不能再尋求一個速成方案,我可能要找到一個對他人負起責任的方案。就拿起床這件事情來說,我可以窮盡方法的達到我起床的目的,我可以請人叫我,我可以開燈睡覺,我也可以設很多鬧鐘,但追根究底而言,我的不遲到,準時起床,到底對誰負起了責任,到底維護了什麼樣的良好氛圍,是不是家人不用在為我的賴床煩惱,是不是我可以用最保護資源的方式活在世界上,是不是別人不用在因為我的出錯而影響了公司氣氛,或是產生額外的煩惱呢?

我不要因為自己的煩惱,而產生別人的煩惱,或許是在規劃解決自己人生困境時,更該考量在自己生活中的,有責任的活著,對別人有益的活著,解決煩惱時同時也為別人產生幸福的活著,或許是我們人生更值得用設計思維去解決的根基,所以我們的生活不只缺乏設計,更缺乏社會設計,缺乏為別人的存在負起責任,缺乏以自己的貢獻,解決自己的操煩。這就像心理治療一般,我們都將一切以你自己為出發點的療癒,最終將轉向一且以你所活的世界的療癒,才是為真正的療癒。

好多層次的負起責任的設計

為社會而設計,不僅僅是為身邊的人負起責任,更多時候是當你在設計規劃時,讓你身邊的人得以參與,而讓人參與的設計,或許才能達到所謂的社會考量,一起的幸福。有人一定會說,我人生中那麼多創傷,別人都先辜負了我,我要如何還先去考量別人。這樣的質疑我們無時無刻都面對著,到底是自己先,還是別人先,但有時候心理治療不是形式上,或是象徵上的報仇,我們不斷重新回到創傷是追尋某種象徵的超越,本質上都不應該干擾我們去為別人的幸福負起責任,我自己的生活擔負著社會設計,那考量不僅僅是關乎於自己的規劃。你可以同時帶著創傷,帶也同時有貢獻的存活於世上。

層次一:為家庭而設計

在面對各式各樣的操煩時,我們可以先為家庭而設計,也就是我的所有煩惱的解決方案,是否同時也有利於我們的家庭,能為家庭的幸福而有所爭取。像Satir在『家庭如何塑造人』的書中就提到,一個人如何做好家庭工程的設計師,也就是你在考量許多規劃時,你是否考量家庭的良好運轉,每個家人都有自己的時間、空間、身體、思考等等,而家庭生活又如何讓彼此參與,而又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習慣。其實說穿了,就是你需要把家庭的維繫放在內心考量,為家庭的幸福,當作自己幸福的一部分。

很多人可能會不認同,例如許多有創傷的人,認為家人就是我災難的開始,我怎麼規劃人生還把家庭放在核心呢?那個造成創傷的家庭,或許已經無法放入你人生的規劃核心了,但你可能還會面對自己的家庭、面對別人的家庭,你依然可以用負有責任的態度去為他者的家庭而規劃自己的生活。

層次二:為社區而設計

我們時常也需要為社區而設計,你所住的地方就是你生活是否過得幸福的重要環節,生活所在地的場景、公園、消費空間、與綠地,都是你克服煩惱的有利工具,你可以做任何行為決策是是有利於社區的,也可以是有害於社區的,但如果有害於社區,那你等於在殘害自己的幸福。為社區而設計自己的人生,你會更在意自己的居住環境,不是批判它,而是主動去貢獻它,你會一起維護環境的整潔,在社區中避免噪音,或許多一點與居民互動,製造友善氣氛,關心鄰里發展,參與社區活動,為社區的特色發展貢獻一己之力,而你的人生不僅是為自己而活,你對社區所負起的責任,讓你從更大的緯度來貢獻自己的幸福。

就像山崎亮『社區設計的時代』書中所說的,人改變,這個區域就會改變,而當你認為你所住之處不幸時,你並非放棄進而去破壞它,而是去創造與發掘社區中的美好事物,去記錄它,維護它,讓你所住之處不是『孤獨』之處。

層次三:為社會而設計

真實地為社會而設計,是回頭想想看,你是如何行走於社會的,人生中的你,是符合友善存在於社會的標準嗎?你是一個到處搞破壞與抱怨的消費者,還是你是一個一同維護消費空間的人呢?你是一個關心文化發展,探索城市內驚喜之處的人呢,還是你是一個只期望滿足自己慾望而消費的人呢,只想吃到好吃的滿足自己,只想滿到好看的滿足自己呢?然後卻本質上不知道自己手上之物的來龍去脈的人呢?你是一個在網路上到處攻擊人的使用者,還是你是一個多多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美好之處的使用者呢?你的所作所為是否也為自己的社會盡一份心力呢?想想看,生活中有多少人用帶有惡意的方式去面對別人的服務,用帶有惡意的方式去評論別人的互動,只要不滿足於自己,就用傷害性的字眼來對抗別人,確認為自己只是真實的呈現自己,而真實的你是一個苛薄難搞滿腹苦水的人。這樣的人或許缺乏了為社會而立的思考,而他對人生的規劃,也缺乏關懷社會的根基。那些他們認為真實呈現自己的方式,可能就是阻礙自己愉悅與幸福的根源,而當對社會造成傷害後,社會會以某種趨勢反撲,這或許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吧!一個負能量當道,大家相互找碴的時代。

我們的社會確實充滿了負面,讓我們不操煩不行,太多不順暢,太多充滿對抗敵意的陌生人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,因為我們沒有為社會負起責任,進而規劃自己的所言所行,因此永續來看,社會往不好的氛圍邁進,社會可能因此更多歧視,因為冷漠而更多窮困,因為自私而更多浪費。如果說真實世界的社會設計是一種避免無染與破壞,主動追求幸福的過程,而面對我們自身的抉擇設計,我們也應該考量我們的作為會不會對環境產生身心的污染與破壞,是否也他人帶來幸福可能。

層次四:為世界而設計

如果拉到最高層次,我們的決定怎麼樣也要反映世界的幸福,例如環境污染、永續發展、人類文化的存留。妳一定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抉擇,可以跟世界有關係,但如果你想想看旅行的過程就好,當你到達異鄉,你用什麼態度去面對你不熟悉的文化,你又用什麼態度去面對那遠在他方的環境與文化,你的生命決定就可能跟世界產生關係,你不會只是個純然帶來利益的消費者,你有可能無形中也是一個帶來破壞的消費者,在異國是如此,或許在自己國內也是如此,你的生活或許會因為旅行而產生豐富與幸福,但你的幸福,可以是回饋於世界的,是可以帶來世界好處的,你是否在生活中也考量了關於世界的幸福呢?

層次零:為關係而設計

他者確實是地獄,因為你考量的別人,那是無止境的,是困難的,是煎熬的,但如果我們不考量別人,我們又如何因為這些無境的傷害而置身事外呢?我們不考量別人的口無遮攔、衝動行事、批評謾罵,又如何不因傷害了別人,回頭傷害了自己的幸福了呢?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環境不好,我們依然會有無止境的煩惱,想想看你每天回家,路上都是蟑螂你會開心嗎?想想看你家路口的垃圾桶堆滿垃圾,你看到了會因此感到舒服嗎?你平常愛吃的快餐店,因為無理由的惡意批評,因此萌生了關店的念頭,你會因此而感到幸福嗎?想想看你在坐捷運時,每個人大聲喧嘩,讓疲憊一天的你在坐車的時候也好像在工作,難道你會感到快樂嗎?

這就是現實狀況,我們都太會為自己想了,都覺得只要想對了,我會找到一個理想追逐幸福的方法,但你的幸福不一定是別人的幸福,除非你在設計規劃時,你考量了他人,只有為了社會而啟動的設計,我們才終將迎接稍微比較好的生活日常。對於每個想要尋求服務的人(例如心理治療),你的操煩都能轉換成貢獻,或許很多時候重點都不在你能怎樣轉換自己那過往的煩腦與困窘,而是最終你怎麼發現自己能存在世界上的貢獻之處,那個在象徵上你得以存在的理由(例如你對朋友的關心,是許多朋友能獲得支持的來源)。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許多心理治療的思想家總是談著所謂的倫理療癒,這就好比著設計師談著所謂的倫理消費與責任設計一般。

所以:你的人生不只缺乏設計,不!是缺乏社會設計。從操煩到貢獻我們走的是這條路。

參考文獻:

維琴尼亞.薩提爾(1972)。家庭如何塑造人。

南雲治嘉(2014)。你的人生,只是缺乏設計:解決100個煩惱的100種設計

比爾‧柏內特, 戴夫‧埃文斯(2016)。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: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,用「設計思考」重擬問題,打造全新生命藍圖

奈傑爾‧懷特里 (2014)。為社會而設計。

山崎亮 (2018)。社區設計的時代:用「不造物的設計」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,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、設計總體方針,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

Niemiec, R. M (2018).Character Strenghts Interventions: A Field Guide for Practitioners.

—————-

photo:  X+Living

選舉後,誰開啟了療癒式的對話.......

選舉後,誰開啟了療癒式的對話.......

來自母親的支持...

來自母親的支持...

0